北京,10月2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华西和记者阎徐春)国庆期间,河北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张晓晴在整理爷爷家里的房间时翻了翻他的日记。她随意数了数,有150多份,填满了整个桌子。记者们看到,这些日记大部分已经发黄,一些封面已经腐烂,显然是很长一段时间了。张晓晴叹了口气,“爷爷有毅力。他是我的偶像。我非常钦佩他!” 这幅画展示了老张曼春东。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记者了解到,张晓晴的祖父张春东,1952年出生于河北省南宫市。他今年67岁,在农村、城镇和县工作,直到2012年退休。他的第一篇日记写于1970年1月3日,当时张春东18岁。他每年大约写3本书,迄今为止已经写了150多本书。张春东说,“每次我看着这些话,我都会恍惚地回到过去。那些年造就了我。” “当我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说写日记对我的学习有帮助。我开始尝试写作,并逐渐养成了这个习惯。我坚持了几十年。”谈到这些日记,张春东感觉很好。他笑着说,起初他写了一个每日账户,然后他发现写日记很有趣。他写下这些东西后,他的担心就消失了。他逐渐把写日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日记的内容也不断扩大。 图为张春东的日记。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张春东说,你可能会在忙的时候忘记写日记,但是第二天你会及时补上的。有时候日记会写几个短叉。当时间充裕时,它将包含2000多个单词。 通过这些日记,记者发现这些内容涵盖广泛,从20世纪70年代在农村工作的故事到今天退休后的生活。日记就像小故事,生动地描绘了老人的生活轨迹。张春东说,这些日记中有些是生活笔记,有些是工作记录。在业余时间,他们也写自己和孙女的故事。他们记录他们多事的岁月,并记得他们激动的时刻。 图为张春东的日记。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在张春东的感染下,家庭逐渐有了很强的学习氛围,孙女张晓晴也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她说爷爷在她长大的时候给了她很多帮助。“爷爷是我非常崇拜的人,也是我的偶像。他非常爱我,并在学期开始前为研究生准备了一份经典作品清单。他经常看到我的亮点,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 图为老张曼·春东写的日记。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看到10月1日上午的国庆阅兵,老张曼感到非常自豪。“今年的国庆阅兵让我泪流满面。我会整理我的感觉,并把它们写在我的日记里。我将在我的余生中继续把它们写下来。”
广西快3
江苏快3投注
河北11选5
秒速赛车app
快三彩票
|